M88-M88体育-明升体育

M88

M88

主要课程
主要理论模块
电子教学材料
原著资料
首页>>课程建设>>电子教学材料>>原著资料>>正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7-09-18

【分类号】010101

【分类名】马恩著作

【书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

【编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6

【标题】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一)

【正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一)(注:《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左右共同撰写,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共分两卷,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作者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分析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麦·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的各式各样代表的哲学观点,表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6年到1847年在德国曾多次为出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寻找出版商。由于当时书报检查机关的阻挠,还由于出版商对书中所批判的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寄予同情,这部著作未能出版。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只在1847年《威斯特伐里亚汽船》杂志8月和9月号发表了第2卷第4章。全书以手稿形式保存下来,没有总标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这一标题源于马克思在1847年4月6日发表的声明《驳卡尔·格律恩》中对这部著作的称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3页)。

  收入本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费尔巴哈》是未完成的手稿,写于第1卷成书过程中的不同时间。但是就理论内容来说,该章具有独立的价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自己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这一章在手稿上,原来的标题只是《一、费尔巴哈》。在手稿第1章的结尾有恩格斯的笔迹:《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显然,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于1883年整理马克思遗稿,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时对原有标题的具体说明。

  《费尔巴哈》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未能发表,直到1924年才第一次由前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发表了俄译文,1926年以德文原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1卷。1932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第一次以原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5卷,其中《费尔巴哈》章由编者重新编排,加了分节标题,删去手稿结尾部分关于社会意识形式的札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的俄文第2版(1955)、德文版(1958)以及中文版(1960)均以这一版本为依据。后来,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5年第10和11期、《德国哲学杂志》1966年第10期先后发表了该章的新编版本;《费尔巴哈》章的俄、德文单行本也相继问世。《费尔巴哈》章的中文单行本于1988年编译出版。本卷所收《费尔巴哈》章译文是根据该章的德文单行本1985年版重新校订的。--62。)

  (节选)

  第一卷

  第一章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

   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Ⅰ]

  正如德国的玄想家们所宣告的,德国在最近几年里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变革。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过程(注:大·弗·施特劳斯的主要著作《耶稣传》(1835-1836年杜宾根版第1-2卷)开创了对宗教的哲学批判,并且使黑格尔学派开始分裂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老年黑格尔派着重强调黑格尔的体系,对德国三月革命前的社会和政治实践持保守的直至反动的态度。因此,对他们也称右翼黑格尔派,其成员有加布勒、道布、汉宁和莱奥。

  青年黑格尔派重视以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为依据,对基督教和普鲁士国家持批判态度,对他们也称左翼黑格尔派,其成员有施特劳斯、施蒂纳、卢格、鲍威尔兄弟,有时还有费尔巴哈。——62。)发展为一种席卷一切“过去的力量”的世界性骚动。在普遍的混乱中,一些强大的王国产生了,又匆匆消逝了,瞬息之间出现了许多英雄,但是马上又因为出现了更勇敢更强悍的对手而销声匿迹。这是一次革命,法国革命同它相比只不过是儿戏;这是一次世界斗争,狄亚多希(注:狄亚多希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们,他们在亚历山大死后为争夺权力而彼此进行残酷的厮杀。在这场争斗的过程中(公元前4世纪末至3世纪初),亚历山大的帝国这个不巩固的实行军事管理的联盟,分裂为许多单独的国家。——62。)的斗争在它面前简直微不足道。一些原则为另一些原则所代替,一些思想勇士为另一些思想勇士所歼灭,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闻的。在1842-1845年这三年中间,在德国进行的清洗比过去三个世纪都要彻底得多。

  据说这一切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第62页◎

  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当它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火星熄灭时,这个caput mortuum (注:原意是“骷髅”;化学中蒸馏过程结束后的残留物。这里的意思是无用的残渣。——编者注)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分解了,它们重新化合,构成新的物质。那些以哲学为业,一直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的人们,现在都扑向这种新的化合物。每个人都不辞劳苦地兜售他所得到的那一份。竞争在所不免。起初这种竞争还相当体面,具有市民的循规蹈矩的性质。后来,当商品充斥德国市场,而在世界市场上尽管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到销路的时候,按照通常的德国方式,生意都因搞批量的和虚假的生产,因质量降低、原料掺假、伪造商标、买空卖空、空头支票以及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信用制度而搞糟了。竞争变成了激烈的斗争,而这个斗争现在却被吹嘘和构想成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革,一种产生了十分重大的结果和成就的因素。

  为了正确地评价这种甚至在可敬的德国市民心中唤起怡然自得的民族感情的哲学叫卖,为了清楚地表明这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地域局限性,特别是为了揭示这些英雄们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显著差异,就必须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上来考察一下这些喧嚣吵嚷。(注:手稿中删去以下一段话:“因此,在我们对这个运动的个别代表人物进行专门批判之前,提出一些能进一步阐明他们的共同思想前提的一般意见。这些意见足以表明我们在进行批判时所持的观点,而表明我们的观点对于了解和说明以后各种批评意见是必要的。我们这些意见正是针对费尔巴哈的,因为只有他才多少向前迈进了几步,只有他的著作才可以认真地加以研究”。——编者注)◎第63页◎

  一 费尔巴哈

  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

   志意识形态

  德国的批判,直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自己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对黑格尔的这种依赖关系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这些新出现的批判家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试图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的批判,尽管他们每一个人都断言自己已经超出了黑格尔哲学。他们和黑格尔的论战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黑格尔体系的某一方面,用它来反对整个体系,也反对别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起初他们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注:大·弗·施特劳斯和布·鲍威尔使用的基本范畴。——编者注),但是后来却用一些比较世俗的名称如“类”、“唯一者”、“人”(注:路·费尔巴哈和麦·施蒂纳使用的基本范畴。——编者注)等等,使这些范畴世俗化。

  从施特劳斯到施蒂纳的整个德国哲学批判都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注:手稿中删去以下这段话:“这种批判自以为是使世界消除一切灾难的绝对救世主。宗教总是被看作和解释成这些哲学家们所厌恶的一切关系的终极原因,他们的主要敌人”。——编者注)。他们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宗教和真正的神学。至于什么是宗教意识,什么是宗教观念,他们后来下的定义各有不同。其进◎第64页◎步在于:所谓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观念、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其他观念也被归入宗教观念或神学观念的领域;还在于: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被宣布为宗教意识或神学意识,而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人,总而言之,“一般人”,则被宣布为宗教的人。宗教的统治被当成了前提。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关系逐渐地都被宣布为宗教的关系,继而被转化为迷信——对法的迷信,对国家的迷信等等。到处涉及的都只是教义和对教义的信仰。世界在越来越大的规模内被圣化了,直到最后可尊敬的圣麦克斯(注:指麦克斯·施蒂纳(约翰·卡斯帕尔·施米特的笔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用其他绰号称呼他,例如,称他为“圣桑乔”、“圣者”、“圣师”等等。——编者注)完全把它宣布为圣物,从而一劳永逸地把它葬送为止。


版权所有:M88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站所有内容严禁转载、复制、镜像
E_mail:qs
@sinoenergycorporation.com 电话:(029)88409615